序
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流程中,曾經有過這麼一段大分裂、大動盪、大變幻的歷史時期,它上承三國(魏蜀、吳)、兩晉(西晉、東晉)之亂波,下迄隋朝之統一,近二百年之久。其間,約以黃河為界,南北對峙,又各自更送,關係錯綜複雜,歷史上稱之為南北朝時期。北朝從公元386年鮮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開始,申經東魏、西魏之分野,終於北齊、北周之對峙,基本上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(漢人
高洋建立北齊),南朝自公元420年
劉裕建立宋朝開始,相繼更迭為齊朝、梁朝、陳朝,各王朝的統治者都是漢西方人稱羅馬教皇統治的時代,為災難的時代,為罪惡的時代,是黑暗的中世紀,中國以往史家稱南北朝時期為黑暗時代。今日又有不少史家,以江南經濟的發展和北方民族融合為據,對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重新審視和評判,或多或少地認為以往史家對南北朝時期的看法失於偏頗。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是否黑喑?正所謂“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”。在干戈擾壤,戰爭頻仍的南北朝時期,戰亂的喧系聲,
• 打破了和平的寧靜,一統江山成了群雄爭戰的場所,被分割得支離破碎,累累白骨醮著鮮紅的血液,描繪著世間陰森恐怖的景象,因僵化而不再有生氣的道德戒律板,被墮落的言行塗抹得骯髒不堪,違背倫常的言論,乖戾的行徑,充斥於世間,芸芸眾生的性命卑如草芥,大人物的身影也如走馬燈般,你未唱罷他登場,個個誠惶誠恐。如此充滿血腥的歲月,如此驚心動魄的時代,怎能說是不黑暗呢?“彰善貶惡,不避強御”是中國古代史官的優秀傳統,然而,“為尊者諱”“為親者諱”“為賢者諱”也歷來是大多數封建史家所恪守的信條,加之事過境遷,追述失於考核,歷代史書多有不實和疏漏之處,載述南北朝亭跡的史書也不免於此。南朝梁人沈約撰的《宋書》,南朝粱人蕭子顯搔的《南齊書》,北齊魏收的《魏書》,都有曲筆迴護之處。
劉裕殺晉恭帝自立一事,《宋書》只寫恭帝薨,蕭道成謀宋後廢帝劉昱一事,《南齊書》只寫楊玉夫殺劉昱,然後把首級轉送蕭道成,好似與蕭道成無關。唐朝人姚思廉所著《梁書》《陳書》、李百藥編著的《北齊書》,令狐德棻編著的《周書》李延壽所撰的《南史》《北史》,雖不受來自者的強御,但因年代稍遠,失於考核,而多有疏漏。所以,欲真實而詳細地瞭解南北朝史,萬不可唯正史是全,唯正史是真。
相關書籍:
《中國帝王后妃外傳·三國兩晉(出書版)》作者:劉奉文
《
中國帝王后妃外傳·南北朝》作者:董鐵松
《中國帝王后妃外傳·兩漢卷》作者:董蓮池
《中國帝王后妃外傳·先秦卷(出書版)》作者:谷鳳洪